【名师解读】2025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

2025年07月05日 11:07:08 来源:武老师中考云备考研究院整理

一、试卷特点

 

       2025年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科目实行开卷考试。试卷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精神,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试卷命题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把学生个体成长和日常生活融入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探索具有“首都特色”的开卷命题模式。在价值导向上,通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根基,更加聚焦学生正确价值观念构建和行为习惯养成。在素材选取上,紧密结合实际,选取真实问题情境,更加聚焦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解决能力。在问题设计上,突出真实问题解决,进一步提高开放性,更加聚焦学生的多角度思考和个性化合理表达。在内容呈现上,进一步突出学生视角和沉浸式体验,更加聚焦情感浸润,追求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强化政治认同,凸显价值引领

 

       “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考试由“闭卷”变为“开卷”,更加注重情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传递,进一步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强化对思政教育效果的考查,助力学生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中增强价值认同,巩固育人成效。

       新题型,新追求,新期待。政治认同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前提。试卷新增判断题,在命题立意上注重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考查学生对最核心、最重要的观点的认识,强化政治认同。例如,第1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内容,第2题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内容,第3题以宪法为内容,第4题以国家安全为内容,第5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内容,助力学生将正确的理想信念在心中扎根,自觉把青春梦融入中国梦,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试题从侧重考查对观点的理解与运用,转变为注重价值引领。试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例如,第16题以文明行为与首都志愿者为情境,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规则,服务和奉献社会,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试题重视法治观念的培育,引导学生形成法治信仰。第19题以我国教育领域立法日益完备为背景,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为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奠定坚实法治根基。

 

贴近生活实际,聚焦问题解决

 

       试题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依据开卷考试新要求,试题进一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考查实践参与能力,综合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与任务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表现出的核心素养发展综合水平,努力实现从“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引领学生从“背教材、记模板”转向把教材作为解决真实问题的资源,撬动思政课学习方式的转变。

       试题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将学习主题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问题情境源自生活、呈现形式生动活泼、任务设计有机生发、素养立意自然升华,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例如,第12题以学生与人工智能的对话为情境,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回应学生的现实关切;第21题选取时下学生广泛参与的“班超”活动作为素材,以校园中常见的宣传海报创设情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试题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观题全部以真实任务呈现,综合考查学生面对真实问题情境,在完成相应的任务过程中展现出的核心素养达成情况。如第22题,通过同学的求助信息呈现社会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要求学生评析行为、提出方案,依法合理地解决问题,检验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能力。

 

创设多样任务,注重开放灵活

 

       试题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鼓励学生展现更多真实想法。试卷增加了开放性任务比重,允许学生结合个人生活体验和经历进行阐述,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评分设计由“采点”转向“采意”,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在基本立场、观点上坚持统一尺度的同时,鼓励学生多维度思考,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素材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引导学生由“用全观点”向“用好观点”转变。

       试题创设多样任务,通过点赞、撰写读后感、设计方案、完成采访记录等形式,打好开放性任务的“组合拳”。如第24题,以某校策划举办“可爱的中国”展览为背景,要求学生围绕素材,运用所学再提出两个不同方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新时代背景下祖国在不同领域发展的显著变化,理解党和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厚植爱国情怀,增强自豪感和使命感。

       试题注重开放灵活,不再强调让学生“用全观点”解决问题,而是鼓励学生结合自我认识“用好观点”完成真实任务,以此来展现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如第25题,激发学生模拟不同身份进行思考的兴趣,鼓励学生展现更多有创意的表达,让学生“有话说、能发挥”。

 

关注学科思维,加强情感浸润

 

       在开卷背景下,试题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培育学科思维,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历史观、文化观等,注重以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以情感激发学生,以文化熏陶学生。试题力求素材鲜活典型、文字优美简洁、任务设计新颖,通过试题的感染力加强情感浸润,为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基础,引导青少年学生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试题更加关注学科思维,引导学生在学习及实践中注重思考,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试题情境及任务设计具有创新性,引导学生运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历史的思维分析及解决问题,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品质。如第20题,从多领域看人们“有滋有味”的生活,选取了“文旅活动”“户外空间”“情绪体验”等多角度素材,需要学生将发散的生活现象进行聚合提炼。第24题,选取多个场景看中国,更加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分析、比较、归纳、迁移等思维方法,在分析、比较素材的基础上,归纳提炼共性,并运用适当的学科观点加以论证,突出体现科学思维的综合运用。

       情感浸润,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试题从学生视角切入,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现、富有感染力的描述,增强沉浸式体验,引导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祖国荣光,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例如,第18题以“军歌嘹亮”为背景,引导学生感知军人的誓言与力量,感悟人民军队对党的赤胆忠心和捍卫人民利益的坚定信念,增强敬仰之情,树立崇高理想。第25题设计采访任务,学生在转换身份模拟“解放牌汽车”与“新能源汽车”过程中,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切身感受我国发展的恢弘成就,感知祖国汽车工业建设背后的责任担当、自立自强、改革创新等精神品质,品读国家发展历程,感悟祖国沧桑巨变,厚植爱国主义情感,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

       2025年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坚持以正确价值观为引领,以培育核心素养为核心,强化育人导向,坚持“走大道、求大气”,注重思政教育效果的巩固,发挥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育人的功能,体现立德树人、平易近人、协同育人的学科特点,引导教学关注学生真实成长,培育时代新人,助推开创新时代北京思政教育新局面。

 

二、试题分析

 

       2025年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依标命题,坚持素养导向,突出综合素质考查,落实“双减”政策,凸显开卷试题特点,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养、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的全面发展。

 

深化价值引领,落实立德树人

 

       试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正确价值导向,强化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引导学生在答题中深化思想认识、筑牢信仰之基,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例如,第11题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契机,将历史教育与价值观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和国际视野。

       13题以“qi”的谐音,有创意地呈现了“骑手、棋手、旗手”三类从业者的奋斗故事,引导学生感悟平凡生命的伟大成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小故事见证大时代”的命题构思。

       18题将不同年代的军歌作为穿越时空的精神密码,通过音乐这一情感纽带,引导学生理解人民军队“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精神传承。试题创新了红色文化传承形式,体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体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20题以生活的实践体验为切入点,通过户外探索、商业实践、情感体验三维情境,将试题延伸至大自然与市井街巷,用真实生活情境考查价值观念与实践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健全人格。试题巧妙地将“双减”背景下的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与核心素养相衔接,既落实了“五育”并举要求,又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命题理念。

       24题以“可爱的中国”展览的策展活动为话题,通过“运河”“草原”“故宫”“展会”多维度看中国,在展览组合方案设计中,通过“运河+草原”展现文化发展与生态建设的中国智慧,通过“草原+展会”展现民族交融与全球发展的中国方案等,引导学生立体多维地感知中国,增强文化自信,深化生态文明思想,自觉维护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国际视野。

       25题以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为背景,引导学生感悟新时代国家发展的辉煌成就,理解民族复兴与个人责任的联系,激发担当民族复兴的责任感,厚植深厚的爱国情怀,让青春梦想与祖国发展同频共振,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书写奋斗华章。

 

坚持素养导向,促进知行合一

 

       试题从学科本质出发,依据学业质量标准,充分体现基于核心素养的命题导向与立意。

       例如,第21题选取“班超”作为情境素材,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再现学生真实生活场景和经历,设计“点赞”的开放性任务,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积极进取,正确面对竞争与合作,涵养积极的心理品质,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在真实问题解决中培育健全人格。

       22题以网络直播引发的侵权事件创设真实问题情境,让学生完成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的学科任务,引导学生明辨是非,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思维和行为方式,维护公平正义,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在案例的思辨分析中培育学生法治观念。

       23题以“2024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的重大时政为背景,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委会主任三位具象人物的履职笔记,诠释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引导学生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强化政治认同。

       24题以参加学校“可爱的中国”展览活动,设计展览方案为实践性任务,鼓励学生任意组合素材完成任务,给予学生更多选择和发挥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增强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日常实践活动,在知行合一中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以实践性任务培育学生责任意识。

 

立足学科基础,突出开卷特点

 

       试题体现开卷考试新要求,凸显开放性、选择性、实践性等特点,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长远发展,将学习主题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多角度思考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提供更大空间,助力学生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中增强价值认同,巩固育人成效。

       试卷新增判断题,聚焦学生正确价值观念构建和行为习惯养成,考查学生应知必会的、最核心、最重要的学科观点。例如,第1题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理解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坚定政治认同。第4题引导学生理解国家安全的重大意义和价值,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试题创设真实、典型、适切的情境,设计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真实任务,注重考查学生在真实任务解决中的思维过程、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达成情况,有效减少死记硬背现象。例如,第22题以“直播需理性,维权有途径”为主题,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典型情境,设计开放性、实践性任务,突出对学生法治观念、道德认知、价值判断等方面表现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的学科思维,引导学生在学习及实践中学会辩证全面地思考问题,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第24题设计了“可爱的中国”校园展览布展的开放性、选择性任务,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长选择和使用素材,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和展现空间,从不同视角,表达不同见解,提出不同问题解决方案。第25题学生以“小记者”的视角来看待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感受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成就,体悟汽车工业建设者们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等崇高精神,完善“采访记录”的任务,真实、开放又灵活,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了学生的知行体验。

       试题注重对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坚持回归教材,表现为引用教材原文、化用教材资源,活用教材观点。例如,第23题以“笔记本书写大情怀”为话题,试题情境部分源自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增加了学生的亲切感,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感悟我国的政治制度,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增强制度自信,引导教师和学生领悟教材的育人价值,促进“教-学-评”的统一。

 

紧扣时代脉搏,彰显首都风范

 

       试题紧扣时代主题,立足首都发展,展示新时代北京发展的新气象,紧密联系学生认知实际和社会生活实践,通过兼具时代性、典型性的鲜活素材,引导学生感受国家的发展,感悟北京的变化,引导学生主动关心国家和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体悟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进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例如,第11题聚焦“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重大时政热点,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弘扬抗战精神。第16题以文明行为日益增多、首都志愿者活跃于城乡基层为素材,以“柠檬黄”“志愿蓝”“平安红”首都志愿“三原色”,生动呈现了北京作为首善之区的城市文明风貌,切实激发了学生投身首都建设的积极性与使命担当。第17题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开展食品安全服务活动为背景,生动诠释了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要求。第21题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班级体育联赛在北京市中小学如火如荼地开展为素材,将《关于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中小学身心健康二十条”)政策融入日常校园生活,全方位关注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总之,2025年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在情境创设、任务设置等方面充分体现开卷考试特点,准确落实了北京市学考改革的要求与目标,对引导教学遵循课标、回归课堂、走进实践、发展核心素养产生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