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解读】2025甘肃省兰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
今年中考语文试题发挥学业水平考试对教育教学的指挥棒作用,引导课堂教学改革,强化课程育人导向,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一、坚持立德树人,加强正确价值观引领
1.选取历史性、民族性、时代性、地方性的典型材料
试题材料时代特色鲜明,“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突出地域文化,“体重管理年”体现社会热点。阅读选材典型,《陈涉世家》《留侯世家》均出自《史记》,阅读中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王安石晚年隐居钟山的《岁晚》,诗中林塘夜色的清幽、乘兴夜游的雅趣,具有独特的中华民族审美特质。从文本类型来看,既有实用类又有文学类;从作家分布来看,既有古代先贤司马迁、王安石,又有当代作家许冬林;从作品类别来看,既有历史传记、近体诗,又有散文、新闻、评论等。
2.引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念
试题以情境为载体,在生活关联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现代文阅读(一)《雨天的刨木花》,充满了对用劳动创造美的父亲的敬重。试题设置从“刨木花”的象征意义开始,到沉浸于自己理想不断创造出充满爱与美的生活主题的探究收束,为考生思考、分析“劳动之美”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在“过程性”学习中融入正确价值观。现代文阅读(二)围绕“体重管理年”,借助四个关联问题,引领考生正确认识科学体育锻炼对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关键性作用,进而促使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生活理念。
二、坚持素养为本,考查学科综合能力
1.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设计综合性任务
试题坚持对考生语文素养的综合考查,围绕核心知识,依托关键问题设计整体性、综合性任务,引导考生明确“回答此问题所需的知识”“如何进行整合”以及“需要哪些知识来支持整合”等问题,进而评估考生整合语文学科知识、技能、方法和观念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现代文阅读(一),遴选回忆性散文“事件典型”“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两个核心知识,设计四个关键问题,关联散文的闲笔、景物描写、关键语句的理解,引导考生展开整体性阅读,并以考生整体阅读的表现来评估考生的学业质量。
2.注重创新导向,发展思维品质
试题从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等方面对思维品质进行测评。名著阅读部分,在“有趣的《西游记》”这一情境下设置了两道题,第一道题要求梳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相关情节;第二道题要求考生结合自己阅读体验,探究“儿童的游戏性”的理解,考查其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的高阶思维能力,指向深度学习。作文题“神清气爽的时刻”,强调思辨性和抒情性的有机结合,引导考生使用“比较、分析、决策、创见”等认知策略,结合自身积累与感悟写作,进而引导考生在自身的成长感悟中加入理性思考。
三、坚持回归教材,深化教、学、评一体化
1.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与实践
试题涵盖了字词、句法、修辞等语文基础知识的各个方面,包括字形、词语的理解与辨析、句子主干、病句修改、语句衔接、修辞判断、文言词语等,试题设计灵活、新颖,引导考生在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积累、梳理和整合,固本培元。
2.充分发挥以评促教的功能
试题多个部分紧扣教材中的范文、助读、知识和作业四大系统,呼应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比如,“古代诗歌阅读”的设题,取自九年级下册第12课的作业系统;“现代文阅读(一)”的设题,取自教材回忆性散文的经典篇目《秋天的怀念》《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背影》的助读和作业系统。这些试题积极衔接国家统编教材相关内容,旨在引导教师认真研读课标、充分用好教材、加强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