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变化:1.课程性质、课程理念

2025年08月16日 15:08:27 来源:武老师·中考云备考研究院

一、课程性质

       说明:此部分内容是在2011年版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性质与前言基础上整合、调整,故只呈现2022年版课程标准内容。

       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的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不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理念

       说明:课程理念较2011年版课程标准均发生了变化,故只呈现2022年版课程标准内容。

       1.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基础性,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提升思想文化修养,建立文化自信,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

       2.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的安排注重整体规划,根据学段特征,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体现连贯性和适应性。

       3.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突出内容的时代性,充分吸收语言、文学研究新成果,关注数字时代语言生活的新发展,体现学习资源的新变化。强调内容的典范性,精选文质兼美的作品,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价值取向,突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课程内容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听说读写的整合,促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根据六三学制和五四学制各自特点,合理组织与安排课程内容。

       4.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勇于探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5.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注重考察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过程、审美情趣和价值立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进步。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不同学段的学习目标,选用恰当的评价方式,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加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以及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评价方式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