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2025中考英语真题变化及趋势解读
2025年湖南中考英语试题传承2024年试题风格,题型、结构、分值方面保持一致,试题内容方面持续创新,素材落实五育并举,凸显湖南特色,融入跨学科知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与沟通能力,考法更加新颖,新增了写作手法试题,进一步强化开放性设问,书面表达融入新媒体形式和以读促写思维,体现出综合性、创新性特点。
2025湖南中考英语变化概览
题型 | 变化点 |
阅读理解B篇 | 讲述邻里之间因吃臭豆腐和榴莲产生矛盾,最终相互理解的故事,体现出湖南地方特色美食。 |
阅读理解C篇 | 1. 介绍了昆虫的各种“工具”,融入跨学科知识,呼吁多观察自然、发现身边的惊喜。 2. 考查写作手法-开篇方式(2025.28) |
语言运用 第二节(短文填空) | 介绍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平原“鸡叫城遗址”的来历,引导学生关注地域文化。 |
综合技能 第一节(任务型阅读) | 1. 讲述外语学习爱好者Jeff退休后学习汉语的经历,并成为口译员的故事,凸显英语的跨文化沟通与交流功能,蕴含终身学习理念。 2. 增强开放性设问,2025.58考查观点态度的评价,2025.59题结合实际情况作答,体现迁移运用能力。 |
书面表达 | 以跟帖形式,通过阅读跟帖内容,促进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能力提升。 |
一、新增写作手法考查,强化高阶思维能力
【案例试题】
28. How does the writer start the topic?
A. By asking questions. B. By listing numbers. C. By making comparisons.
【变化解读】
湖南省卷自2024年以来,阅读理解试题不断探索考查形式,不仅考查学生对文本细节的理解,还注重考查学生对文本语篇知识和写作目的的深度解读能力,旨在全面评估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分析、比较、推断、评价、批判、创新等多方面的高阶思维能力。第28题考查写作手法,并通过题干点出“如何开始主题”,比较精妙的是题干运用了“topic”而非常见的“passage或text”,启发学生读懂文本主题,思考写作手法和主题主题之间的关联,体现出内容组织形式为文章主题和内容服务的特点,引导教学在关注意义的基础上分析语言表达形式。符合2022年版课标提出的“根据不同目的,运用各种阅读策略有效获取语篇信息”(P30)要求。
【备考建议】
选择型阅读理解在整个中考试卷中篇目多,分值占比大,掌握系统的备考思路和解题技巧,有助于学生读懂文本,深入理解试题考查目的。
1. 广泛阅读多种题材、体裁形式文本,丰富语言积累。广泛阅读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倡导学生阅读各种语言素材,可以是教材相关主题的拓展,也可以是英语网络媒体平台的鲜活素材,还要针对性选择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文化、跨学科、科技发展、地方特色等贴合考试内容的材料,此外,
2. 培养良好的做题流程,形成应对新考法的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下图按照阅读试题、读懂试题、读准试题、确定选项的流程,形成做题思考路径,让学生通过做题掌握真正的学习能力。
二、综合性试题增强开放性,融合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
【案例试题】
【变化解读】
观点评价试题需要学生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提取有效信息,有理有据的进行辩证思考,提出观点态度。第58题不同于常考的文中人物观点态度、作者观点态度,采用了读者观点态度的角度,拉近了学生与文中人物的距离,通过做题也能启发学生如何看待事件中的人物,实现了作者、读者和文中人物的三方互动。第59题开放角度更大,考查文中人物故事给读者带来的行为变化,在第58题观点评价的基础上,升级为行动指引,重点考查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每个学生均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能说,试题体现出较强的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试题层层递进,通过引导学生从读他人故事到发表观点再到结合自身迁移创新,实现了“答题”到“育人”的测查目标。
2022版课标课程目标在核心素养中要求“初步从多角度观察和认识世界、看待事物,有理有据有条理地表达观点;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使思维体现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深刻性”。学业水平考试提出“提高综合性、探究性、开放性试题的比例”,此处两道试题均符合课标导向。
【备考建议】
综合性试题使学生发展英语学习能力的高阶形式,需要学生基于所学内容进行灵活运用,也是未来试题的主要趋势。老师在备考中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指导:
1. 强化课标研读,规范答题要求
课标中针对语言技能分为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P30),需要老师把两个板块融合起来逐条研究,清晰阅读所有达成的能力目标。同时,在日常教学中,深入开展语篇研读活动(P48),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深度挖掘文本背后的意义,通过各种口头和书面形式持续表达。具体可以从以下做起:
① 围绕语篇主题意义,开展语篇研读,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不仅关注篇章的内容(what),更关注篇章的意义(why)和写作手法(how)。
② 帮助学生树立在语篇中理解、巩固、运用的意识,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如可利用思维导图、框架图、表格等工具,帮助学生梳理语篇内容,理解其大意和关键信息;也可以通过归纳,推断、想象、迁移实际等教学活动,形成“问题链”引导学生对语篇中的现实意义和做法、观点和态度等进行深层理解。还可以在课堂上创造机会让学生分享个人经历,课后记录、自由创作相关主题内容的感悟收获,增强他们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的意识,培养学生应对开放性试题的能力。
③ 要求学生完整作答,形成规范表述的意识和习惯。针对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至少答出2个不同维度的语言形式,激励学生以多样化的答题视角思考拓宽思考问题的范畴。
2. 精选典型试题,针对训练
除给学生重点训练湖南已考过的题型考法外,还需要了解全国其他省市考查较多的新考法并选择性地进行训练,例如开放性设问常见的观点看法,读后续写等角度都可以进行训练,真正提升学生应对新题,灵活运用的能力。
三、书面表达以读促写,创新试题形式
【案例试题】
【变化解读】
本篇书面表达情境非常真实,采用学校论坛上的话题为切入点,形式上首次采用新媒体语言形式“跟帖”,属于“观点+计划”类应用写作。学生通过阅读Mike和Gina两位同学的跟贴,读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Mike期待陪伴家人照顾弟弟,而Gina希望与朋友做志愿者活动,两种不同的选择也为学生自主决策写作视角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观点。学生可以结合观点,根据自身情况介绍假期计划,开放角度贴合学生实际生活,在写作的时候也学会了规划假期生活的育人导向。
【备考建议】
书面表达试题会随着时代特征进行形式创新,但试题本质考查的是“运用语言进行有理有据表达”的能力。基于此,老师备考时可从以下角度入手:
1. 以话题为线索,积累常见话题写作常用词汇、句型。
书面表达常见的话题如经历感受类、观点看法类、做法建议类、人物介绍类、活动计划类等,积累相关话题写作常用词汇句式,开头句、结尾句、衔接词等,构建出写作语料库,做到心中有数。
2. 形成审读题目,构建框架、扩句成文的答题方法。
书面表达不同的引导语有不同的作用,需要学生认真审题,读懂出题人的考查意图,通过分析给出来的语言信息、图片展示、思维导图,确定文章的写作角度和基本框架要点,再结合语言积累进行精准表达。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审题→列提纲→写基本句→扩写与美化→连成文→抄写”形成六步答题法策略。
3. 坚持日常微写作,形成表达习惯,提升书面表达能力。
每周坚持至少1次微写作,用往年的真题、典型模拟题、教材写作等进行习作训练,并探索不同的写作技法,比如可以尝试“一文三改”策略,一篇作文经历“个人初批→小组互改→教师评价”三个阶段,个人参照评分标准和作文要求进行初批;小组互改,交流意见,一般4人小组或者2人小组都可以;最后教师评价,指出问题,终稿展评,分享优秀作品,提升写作质量。 在小组互改的环节,引导学生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写作评价能力。针对目标学生,比如说学得比较好的孩子,还有学的比较弱的孩子,建议老师面批作文。
四、素材丰富多样,凸显湖南地域特色、体现跨文化交流与沟通能力
【变化解读】
本套试卷素材选取特别注重落实立德树人导向,通过凸显湖南地域特色,体现五育并举,融入跨学科知识,让学生在阅读试题的过程中享受人文和科技熏陶。阅读理解B篇故事中涉及到湖南地方美食“臭豆腐”,短文填空介绍湖南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平原“鸡叫城遗址”的来历,引导学生关注地域文化;阅读理解C篇介绍了昆虫的各种“工具”,融入跨学科知识,呼吁多观察自然、发现身边的惊喜;任务型阅读通过讲述外语学习爱好者Jeff学习汉语的经历,凸显英语的跨文化沟通与交流功能,这些新的选材角度,让试题呈现出耳目一新的感觉。
此外,听力第6-7题谈论喜欢的运动,涉及到乒乓球、排球,落实体育;阅读理解A篇三则校园社团公告分别涉及烹饪、科学、自行车,融入劳动教育、跨学科理念;完形填空记叙了犯错误后向妈妈坦白的故事,教育学生勇于承担责任。试题选材情境真实,特别贴近学生生活,如听力15-17题谈论购买打折商品的经历,生活气息浓厚;听力18-20题介绍自己学习英语中的困难和应对方法,启发学生调整学习策略,学会学习;5选4语句还原试题通过了解校园、发现需求并行动,为校园带来改变,营造良好校园环境,语境真实、贴合学生实际。听力第8-9题还谈论到时下热点信息——人工智能AI,推动科技发展。
【备考建议】
语篇是学生面对试题的基本单位,2022年版课标提出语篇涵盖“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老师备考过程中结合三大主题准备:
1. 围绕课标主题,结合热点话题,形成“词汇——句型——语篇——写作”的创新复习方式。随着2022年版课标的持续深入,围绕特定主题的语言素材会更加鲜活,老师们在备考时,可以多尝试打破传统的单元复习模式,通过主题复习模式积累词汇,运用语句,以同一主题下不同角度线索语篇提升阅读技能,最终导向主题写作,从而形成从语言知识到能力素养的提升。例如,老师可以精选若干典型话题,如五育并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特色、跨学科、生命安全与健康、科技成就等,结合当下社会热点话题选取素材,整体串联相关知识,观察学生兴趣点,对比传统复习模式,促进高效复习。
2. 有针对性的选择趋势素材,让学生能清晰感受到素材趋势,并指导学生在趋势选材下体会个人的成长变化,个人与社会的相互进步,个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比如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选材,体会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针对跨学科知识,体会学科综合知识的交汇融合;针对生命安全与健康,让学生践行如何保护自身,珍爱生命。
Ps
1.下载本文、查看更多中考真题变化及解读、下载新变化趋势题,请点击本页上方返回首页→登录武老师·中考云备考
2.如您还没有账号,请点击本页上方免费试用→扫码添加云备考顾问申请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