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陕西中考副题变化分析及解读(语文)

2025年08月28日 10:08:40 来源:武老师·中考云备考研究院

       陕西副题作为中考真题的备用卷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趋势导向分析陕西2024年中考语文副题对比2024年中考真题发现两套试卷呈现的变化导向基本一致其中副题的一些细微变化点老师们在备考时也值得关注具体分析如下

试卷结构

       2024陕西副题整体试卷结构变化与2024陕西中考真题保持一致:

       1.删去综合性学习。

       2.积累和运用题量增加2道,共7小题;分值增加7分(默写增加5分,语段阅读增加2分),共24分。

       3.总题量增加至22道小题。

二、情境设计

1.整卷情境:整卷以主题统摄,精选陕西地域特色中彰显三大文化的材料,发挥育人功能。

       2024陕西语文副题整套试卷以魅力陕西主线涉及陕西的传统文化科技发展红色文化等

       “积累和运用板块中【追溯·印记】古迹遗址展现的历史与文化【仰慕·风骨】经典诗文中的风骨与精神传承【守护·生态】介绍遥感技术在秦岭保护中发挥的作用聚焦陕西的科技创新成果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发奋学习的热情等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围绕“陕西红色旅游”组材其中材料一介绍全国陕西红色旅游发展概况材料二介绍西安交通大学课题组问卷统计的红色旅游景区需要改进和改善的方面数据材料三介绍陕西旬邑打造马栏红色文化艺术精品的经验材料四介绍创新红色文旅融合形式的价值及陕西经验带学生了解陕西在红色旅游方面的实践经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取陕西本土作家陈忠实先生的散文《我的秦腔记忆》通过阅读了解秦腔雄劲浑厚的风格体悟秦腔与秦人秦地的关联

       整套试卷让人感受到陕西厚重的历史文化灿烂的中华文明不朽的民族精神便于激发当代中学生思考自己承担的历史使命

2.试题情境:积累和运用试题,创设大主题大任务,按照现实实践活动展开的逻辑设计系列任务,具有一定的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1)试题结构2024陕西真题变化一致由原来的“独立考查”变为“情境综合型试题

2024陕西副题积累和运用

2024陕西真题积累和运用

      学校将组织社团开展“博学贯古今·校园展风采”系列微课堂活动

追溯·印记下面是考古社为“探访古迹”写的前言,请你解决其中的语言文字问题

仰慕·风骨以下是诵读社为“家国天下”朗读比赛写的推广文案,请你补充完整

守护·生态环保社制作“保护秦岭”课件,请你整理完善下面的材料

拥抱·阳光读书社举办《艾青诗选》赏读会,请你解读诗中的意象和诗歌主题

      学校“视频号”要录制主题为“绘魅力陕西·铸时代梦想”的四集专题片

【自然性灵】下面是第一集《嵯峨》的片首语请解决其中的语言文字问题

【人文气象】下面是第二集《神韵》的解说词请补充完成

【科技风采】下面是第三集《超越》中的一段介绍性文字请修改完善

【红色基因】下面是第四集《赓续》的前期拍摄构想请按要求完成任务

2)试题问法基于陕西历年考情对比2024陕西中考真副题以下问法值得关注

◎表1:经典诗文默写

企业微信截图_17555724514461

◎表2:语段阅读

企业微信截图_17555726922486【变化解读】

       2024陕西副题与2024陕西真题在该部分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经典诗文默写的形式语段阅读第4题的问法有差异值得关注

       经典诗文默写均为主题情境默写。因创设的情境不同试题形式存在差异——副题为主题理解式真题为语段理解式(详见表1)。

       语段阅读主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查学生对语法标点符号的掌握情况其中2024陕西副题第4题以信息提取的方式考查句子中的修饰语。2024陕西真题第4题考查限定性词语的作用。均为2024年的新考法2025备考时值得关注(详见表2)

【备考建议】

       1)引入生活中的语文资源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

       2)多一些活动型应用型创作型作业

       3)多研究反套路灵活的试题

       4)多关注命题指向的学科能力和素养学习设计高质量的教学问题任务活动

试题创新

1.新形式:以补写句子形式考察信息提取概括

2024陕西副题·第9题:请根据【材料四】相关内容,在(1)(2)处分别填上恰当的语句,概括沉浸式体验的优势和特点。(4分)

企业微信截图_1755573056330

参考答案:(1)[示例]沉浸式体验吸引力强     (2)[示例]沉浸式体验教育效果好

评分标准:答对一处,得2分。共4分。

【变化解读】

       本题要求根据【材料四】相关内容(1)(2)处分别填上恰当的语句概括沉浸式体验的优势和特点以补写句子的形式不仅检测了学生信息提取概括的能力还融合了对语言衔接连贯的考察形式灵活综合性较强

【备考建议】多研究反套路灵活的试题

2.试题融合音乐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高阶思维

2024陕西副题·第13题:“板胡是秦腔音乐独有的个性化乐器”,请结合上下文对秦腔音乐的描写,推测一下板胡的音响特点。 (4分)

企业微信截图_17555732496020

【变化解读】

       本题考查信息提取概括题目要求“请结合上下文对秦腔音乐的描写推测一下板胡的音响特点”。回归原文细读上下文发现不能直接提取板胡音响特点需要结合文中的“二胡永远都是作为胡板的柔软性配乐恰如夫妻”内容及音乐学科乐器相关知识推测作答

       “推测”是一种高阶思维能力在阅读文本时学生结合题干要求梳理已知信息发现已知信息之间的关联再结合积累的相关知识推测得出自己的结论需要做到有理有据对学生的思维要求较高

【备考建议】

       1)在阅读教学中当学生对某一问题产生兴趣或在阅读过程中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时要提倡学生看课外书以拓宽知识面提升学生学习语文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如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等

       3)多研究反套路的试题思考如何让阅读真正发生

3.链接小学课标篇目,考查古诗比较阅读

2024陕西副题·第21题:有同学打算在作文中引用本诗的后两句,却又想起了《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时无法确定哪两句更合适。请你给他分别解释这两首诗后两句的含义。(2分)

参考答案:(2分)“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含义:之所以不怕被事物的表象迷惑,是因为站得高,看得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含义:之所以看不清事物的本质,是因为身在其中,眼界受到限制。理解了这些,就可以在以后作文中恰当运用。

评分标准:答出“不畏”句的含义,得1分;答出“不识”句的含义,得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变化解读】

       这道试题立足语文学科素养重点考察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灵活地将初中课标篇目《登飞来峰》与小学课标篇目《题西林壁》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基于哲理句探究不同诗人作品中的哲理内涵这个过程需要学生通过理解诗句体会其中的哲理内涵从而能根据自己的写作目的引用恰当的诗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备考建议】

       1)强化记记对教材诗歌的理解与鉴赏。(重点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背诵的小学初中篇目

       2)审清题意明确考题“求同”“求异”还是“求异同”。

       3)细读诗歌寻求衔接比较角度比较范畴形象情感意象哲理等)。

       4)复习阶段按照同主题同作者同意象同情感等小切口整合初中教材古诗词曲篇目链接小学课标相关篇目进行单元整合复习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