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陕西中考真题变化分析及解读(语文)
2024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紧密贴合国家课程标准,在充分发挥试题的评价和引导作用的基础上,更加凸显素养命题原则。研析陕西2024中考语文试题,会发现在“稳中求新”大原则下,试题呈现出一些巧妙的变化点,具体如下:
一、试卷结构
1.删去综合性学习。
2.积累和运用题量增加2道,共7小题;分值增加7分(默写增加5分,语段阅读增加2分),共24分。
3.总题量增加至22道小题。
二、情境设计
1.整卷情境:整卷以主题统摄,精选陕西地域特色中彰显三大文化的材料,发挥育人功能。
2024陕西中考语文整套试卷以“美丽陕西”为主题,关注陕西的自然、历史、文化、科技和发展,融合了自然与人文、历史与现代、古今的辉煌和发展。
如“积累和运用”板块中【自然性灵】介绍的秦岭祖脉,提及的太白山、华山、骊山,展示了陕西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气象】语段中提及的历史人文古迹和革命文化;【科技风采】西北工业大学科研团队研制的“信鸽”放生飞行器,聚焦陕西的科技创新成果,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发奋学习的热情。
如“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以“陕西文物”为主线,从优秀的文化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中选取介绍了宝鸡市陈仓区贾村镇出土的周代何尊、秦始皇陵一号铜车马、旬阳县佑圣宫一号汉墓出土的象牙算筹、唐代彩绘十二生肖俑等文物的语料,并配上相应的图片,通过介绍一件件国宝背后的中国精神、中国审美和中国价值观,带领学生领略了陕西灿烂的文化和中华文明的辉煌,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如“文学类文本阅读”《赳赳老秦》这篇小说读来让人热血沸腾,展示出秦人“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的慷慨激昂、智慧和勇气等。
整套试卷让人感受到陕西厚重的历史文化,灿烂的中华文明,不朽的民族精神,便于激发当代中学生思考自己承担的历史使命。
【备考建议】
①用好教材中承载三大文化的作品,让学生对三大文化形成真切的感知。
②拓展课外素材,培养迁移能力。教材中古诗文比例最高,体现其他两种文化的作品比例较小。老师们可以从往年的陕西中考真题、全国中考真题题筛选三类文化相关的文章。中考真题入选的文章都是经过命题人精心挑选的,相对而言文质兼美,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③按照不同的文化类型进行专项阅读,体悟其文化内涵,激发阅读情趣和学习动力。
2.试题情境:积累和运用试题,创设主题情境,在真实的任务中综合考查基础知识的运用
(1)试题结构:由原来的“独立考查”变为“情境综合型”试题。
(2)命题形式:真实的情境任务之下,字音、默写、语段阅读、名著阅读命题形式有变化。
◎字形:“校对片首语”任务中,由原来的“根据拼音写汉字”变为“修改错别字”。
◎默写:“解说词”任务中,①由原来“可选”变为“不可选”;由“独立的直接、情境”变为“语段完整的情境”;②分值增加5分:由“6分”变为“11分”。
◎语段阅读:“修改完善介绍性文字”任务中,①语段类型由“议论性”变为“说明性”;②出现修饰语赏析新考点;③分值增加2分,由“4分”变为“6分”。
(3)名著阅读:“前期拍摄构想”任务中,考查形式灵活,搭建支架。
【变化解读】
首先,情境新颖有趣、内涵丰富,贴近实际生活。符合2022课标“考试命题应以情境为载体,依据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其素养水平。命题情境可有从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也可以从个人、学校、社会等角度设置”的要求。
其次,设计合理、多样的问题和任务。试题命制均为在制作专题片这个大情境下可能会面临的真实问题,如片首语中可能会出现读音拿不准、有错别字的情况;专题片解说词中引用经典诗文;介绍陕西高校取得的科研成果文字中出现的删减词语、短语排序、关联词等问题等,能激发学生充分自然地展现出语文素养。
整个题组以语文核心知识为支撑,以情境任务为载体,以发展思维为目标,全面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备考建议】
①平时教学,要树立语文实践活动意识,明确学生是语文实践活动的主体。
②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各类实践活动,让活动成为学习的保障,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积累、理解、分析、梳理、鉴赏、评价,在这些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能力与素养。
③要对学生的活动质量进行指导、支持、评价,对活动质量不佳者,要指出矫正方法,提供矫正路径。
三、试题创新——试题跨学科:数学算筹
【变化解读】
【材料三】详细介绍了算筹的计算方式,该试题立足于材料的独特之处,出现算筹计数,基于语文学科读图通文的理解能力,推算算筹计算所表示的数字,跨学科理念的渗透,注重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现语文和数学学科间的融合,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备考建议】
①拓宽知识面:除了语文本身的知识外,还要关注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点,如历史、地理、数学等,以便在考试中能够灵活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
②加强综合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参与项目研究等方式,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注重实践操作:对于理科与语文的结合题目,如算筹计数,要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理解和记忆。
④关注时事热点:关注时事新闻和社会热点,这些内容往往能够成为跨学科题目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