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2024版教材·语文——1.修订基本理念和修订要点解析
一、教材修订的指导思想
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修订目标: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3.修订依据:以“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为依据,聚焦语文核心素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
二、教材修订的总体原则——守正创新,稳中求进
稳:
• 保留双线组元结构
• “三位一体”的读学习体系
• 经典性和时代性相结合的选文
• 基础性和探究性相结合的练习
• 灵活多样的活动设计等
进:
• 现行教材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2022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三、教材修订的基本理念
1.坚持立德树人,强化培根铸魂
为充分发挥语文教材育人功能,为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文化自信打好基础,三大文化内容是本次修订重点。
2.夯实核心素养,实现整体发展
特别强调“语言运用”的基础性地位。将“语言运用”作为教材的立足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自然融入和提升其他三方面素养,以一带三,实现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3.遵循语文教育改革精神,落实学习任务群新理念
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用学习任务群的形式组织和呈现内容。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指向核心素养发展,体现语文学习的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课程标准将学习任务群分为三个层面:
• 第一层(基础型):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 第二层(发展型):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 第三层(拓展型):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
4.因应改革导向,突出语文“三性”
遵循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体现课程标准有关的学习任务群、整合教学的精神为重点,通过真实情境下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各类学习任务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能力和学习经验。注意突出学习任务的情境性、实践性与综合性,为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5.强化系统观念,注重衔接配合
教材修订坚持系统性、协同性,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全面梳理现行教材的框架结构和具体内容,积极研究语文教材编写中长期存在的整体性、关键性问题,实现教材质量系统提升。
教材注重体现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习的基础性、阶段性特征,做好各学段之间的衔接,特别是幼小衔接和小初衔接,进一步增强教材的整体性、渐进性。既保持各学段、各年段相对独立,又重视不同年段学习内容的螺旋上升、不同学段学习内容的有序递进,帮助学生有序、有效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四、教材修订要点解析
1.充实调整三大文化选文,强化教材育人功能——落实第一个基本理念
2022课标要求: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应占60%~70%。
教材修订落实:
•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选文:注重选取反映新时代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选文,新增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选文20篇。
• 革命文化选文:教材选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相关作品(包括他们本人的作品和表现其光辉事迹的作品)共24篇。
2.优化全书框架结构,增强教材的整体性
(1)整合板块和栏目数量,凸显教材内在脉络
进一步明确板块及栏目定位,理清内部层次,加强整合,减少支脉,避免琐碎,强化语文学习的综合性、教材设计的一致性与明晰性。
(2)完善双线组元方式,强化单元一体化设计
用两大主线整合整部教材所有内容——在不同单元设置不同人文主题,将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学习策略、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语文要素有机融入不同单元。每个单元由“单元导语、选文、课后练习、阅读综合实践”板块构成。
◎单元导语(调整)
相当于单元封面,是对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总的指引。修订时认真审视单元页内容表述的全面性、准确性,对其结构、内容及呈现方式进行适当调整,使单元人文主题更加凸显,素养目标更加清晰,与单元选文、课后习题、阅读综合实践等内容更为贴合。
◎选文
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载体,围绕单元主题,组织典范选文
◎课后练习(调整):具体选文之后,落实两条主线
• 思考·探究·积累:教学生学语文,首先要让他学会思考,而且这样的思考促使他探究,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继续加强积累。
• 抓住阅读提示,能让学生读到位、理解到位。
◎阅读综合实践(新增)
设计指向单元学习的综合性任务,强化单元整合设计。该板块充分体现单元教学、整合教学的精神。相当于封底,学完单元选文后,进行总体的概括和归纳。
该栏目设置三个任务,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落实,提供一定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支架,旨在整合贯通本单元学习内容,指向言语实践,促成学生的深度学习。
“阅读综合实践”与调整后的单元导语配合,将相应学习任务群要求以学习任务的方式加以落实,引导学生联系整个单元的阅读理解,自主、合作开展各种体验性和探究性活动,实现语文学习的整合贯通、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通过双线组元实现整体的贯通,将整个单元紧紧组织在一起,形成单元一体化设计,为单元教学、整合教学提供支撑,体现单元教学理念。通过任务的驱动能够让学生在具体的言语实践当中获得言语经验和审美体验,以综合提升语文课程核心素养。
3.全面落实任务群要求,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学习任务群——课程改革和研讨的重点内容
对课程标准有关学习任务的具体内容进行逐一对比,看现行教材对6大学习任务群的具体内容,具体的点究竟有没有全面体现,查漏补缺。更加系统化和显性化。
• 将原来的“综合性学习”改造为“专题学习活动”,进一步整合学习情境、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使之更加符合学习任务群的要求。
• 统筹安排学习任务群,注重突出“语言文字积累写梳理”作为基础型任务群的关键作用,切实体现“语言运用”对其他三大语文核心素养的支撑作用。
通过随文设计课后语言练习题、在“阅读综合实践”中专设语言文字运用学习任务等多种形式,以点面结合、循序渐进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有助于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必备知识,引导学生探究语言现象、总结语言运用规律。
• 将原来的“名著导读”改为“整本书阅读”
4.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突出教材的进阶性和衔接性
2022课标要求:“学习任务群的安排注重整体规划,根据学段特征,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体现连贯性和适应性。”“根据学段特点,学习任务群安排可有所侧重。”
教材修订:落实任务群要求时坚持显性设计与隐性融入相结合的原则,按照不同学段学生思维发展特点、语言运用水平和认知能力差异,作出分段设计,如:
关于“专题学习活动”的递增体现这种过渡性。
• 第一学段:没设计专题学习活动
• 第二、三学段:三下、四下、五下,设置一次;六下设计两次专题学习活动
• 第四学段:每册设计两次专题学习活动
既有连续性贯通始终的栏目,也有适应不同学段的特殊栏目,通过这种方式体现差异化和整体性。
5.精校选文文本及注释,确保准确科学规范
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必须确保准确科学规范。
• 名家名篇:会根据教材选文的要求按照遵从原意、适度有限、文质兼美的原则对文章个别地方进行改动。
• 古诗文和外国作品的译文:充分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逐篇进行勘校,在兼顾文本延续性基础上,选取更为权威的版本。
• 同时,还按照专题审读意见,从民族宗教、涉边涉海、地图、科技、历史等五个方面认真查核教材相关内容,修改不够准确的数据和表述,进一步增强教材的科学性。
6.落实减负政策,精简相关内容
• 专题学习活动:将第四学段专题学习活动的三个序列整合为两大序列,并将原八、九年级口语交际专题的内容融入其中,简化了头绪,减轻了任务。
• 整本书阅读:从每册“2+4”改为每册“1+1”,强化重点阅读书目的阅读指导和任务设计,做到既减量又增效,大幅缓解了一线教学面对整本书阅读的压力,更有利于充分发挥整本书阅读的方法指导和类型示范作用。
7.美化插图和封面,发挥教材美育职能
教材插图在确保科学准确的基础上注重融入中国元素,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审美心理,更好地体现科学性、审美性、时代性、适切性。
初中选取与本册某篇选文相对应的古今名家画作,分别以“江海”“楼观”“山岳”为主体形成“自然——人文——家国”的内涵布局,旨在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审美情趣。